2月3日,中国台湾闻名演员徐熙媛(大S)在日本因流感并发肺炎逝世,引发了人们对日本医疗机构不堪重负的热议。
日本在本年阴历新年成为很多中国游客的抢手“目的地”。大S的不幸离世好像让人们觉得“日本不安全了”。但所闻或许并非本相的悉数。
真的连医院都没药了吗?
近来,日本静冈县盛行症防治所所长后藤干夫表明,自1月起当地许多医院的伤风药宣告紧急,一些医院不得不主张患者尽量不要前往医院、在家疗养,防止抢占医疗资源和在医院感染其他病毒。
而针对一些媒体所称“日本医院呼吁彻底没药,主张回家”的说法,有临床医师表明置疑。“轻症患者能够回家医治,但重症以及流感并发其他疾病的患者仍是应该在医院承受体系的医治,医师也会对不同状况进行鉴别。”一位三甲医院感染科主任对榜首财经记者表明。他弥补道:“彻底没药的说法也值得商讨,流感抗病毒药物在医院的供给肯定会确保必定的量。”
也有医师表明,日本医疗体系也存在药品供给不均衡的状况,尤其是底层医疗的实力不行高估。“日本的底层医疗体系也并非咱们幻想的那么完美。”另一位上海某三甲医院感染科医师对榜首财经记者表明,“一旦产生病况加剧的状况,必定要去大医院进行标准的医治。”
针对日本流感药的供给现状,榜首财经记者向新年期间多位正在日本休假的游客了解当地药房的供给状况,他们均表明,咨询买药的人不少,药剂师会帮助选药,不过他们没有具体阐明是哪种流感药。
还有多位终年居住在日本的人士向榜首财经记者表明,他们并没有听到当地政府或许医院所说的“药品紧急”的状况。“一切都正常,医院也是秩序井然。”家住东京的季先生对榜首财经记者表明。常常往复于上海与东京的赵女士也对榜首财经记者表明:“我刚去东京的一家诊所配的伤风药,没有传闻供不上货。”
现在针对流感的两种有用抗病毒药物为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日本是新一代流感抗病毒药物玛巴洛沙韦的全球首要生产地之一。而另一款首要抗流感病毒药物奥司他韦的供给量则更大,约占日本抗流感总供给量的四分之一。
1月7日,日本泽井制药告诉医疗机构,因为流感的急剧盛行,12月中旬今后订单就超过了生产能力,因为制作无法跟上,无法供给奥司他韦仿制药,估计1月下旬后康复供给。罗氏控股子公司中外制药也发布了奥司他韦药品的供货调整,称“质料收购和体系或许跟不上”。
专家表明,厂商采纳的办法归于正常的供货调整。日本神奈川县立保健福祉大学教授坂卷弘之剖析了关于近几周呈现的药物缺少现状,他以为,跟着流感患者的添加,从药店承受订单的批发商向价格低廉的仿制药公司订货的订单也添加,假如订单量超过了厂商的生产能力规模,那么厂商或许就不再承受订单。
日本厚生劳作大臣福冈资麿也表明,或许导致的药品缺少并非流感药物肯定量的缺乏,而是有过多的惊惧和囤货。对此,应该要求医疗机构和药店不要过度订货,考虑运用代替药物等。“我以为现在经过恰当运用医治药物和订货,是能够应对的。”福冈资麿称。
高危人群怎么采纳“黄金48小时自救”?
本年日本的流感季感染人数大幅添加。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1月31日发布的数据,自2024年9月2日至2025年1月26日,日本国内累计流感病例据计算已达到约952.3万人。
日本厚生劳作省上个月发布数据显现,自有可比数据以来,日本2024年12月最终一周的单周流感病例数创下1999年有计算以来的历史纪录。2024年12月23日至29日期间,日本共有317812人被确诊出患有流感,较2023年同期流感季高出三倍,43个都道府县都一齐越过了“警报等级”。
另据日本官方发布的监控陈述,此次流感爆发并非呈现了新的病原体或新的毒株,东京市川归纳医院的寺嶋毅教授以为,今冬气候相对更为枯燥,病毒传达得到增益,咽喉和气管黏膜的防护会削弱,各种因素叠加在了一同,催生了此次流感大盛行。
现在尽管日本流感顶峰现已曩昔,局势趋稳,但日本公共卫生机构仍提示需严加防控。
医学专家表明,关于流感,既无需过度惊惧,但也不行漫不经心,尤其是并发症高危人群,例如老人和儿童,以及有根底疾病的患者。据此前东京和静冈县卫生机构的陈述,已至少有七名儿童死于流感引起的脑炎并发症。
复旦大学隶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就表明:“流感不是伤风,就像山君历来不是猫。”形象地阐明晰流感与一般伤风的差异。
华山感染在其大众号发布了关于旅途突发疾病的健康防护办法,指出游览期间高风险人群(老年人、慢病患者),如呈现发热与呼吸道感染(流感、伤风、肺炎),应尽早服用抗病毒药(如奥司他韦或玛巴洛沙韦)。
中日友爱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曹彬发起流感医治攻略引荐的流感发病“黄金48小时自救”办法,称高危人群假如没有在48小时内运用有用的抗病毒药物,疾病或许开展成肺炎、重症等。
曹彬表明,有缓慢根底疾病的高危患者免疫力软弱,简单患上流感还或许呈现重症及逝世病例。当确诊流感病毒感染后,需要在医师指导下尽早口服抗病毒药物医治,比方磷酸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片,假如有病况改变的及时到呼吸专科诊治。
(本文来自榜首财经)